2007年9月24日 星期一
~kdof02 鳥類介紹~
學名:Syrmaticus mikado
英文俗名:Mikado Pheasant
黑長尾雉是台灣雉科中海拔分布最高的,從一千八百公尺至三千三百 公尺的針闊葉混合林或針葉林、箭竹林都可以找到牠們的蹤影。
牠是由古菲洛(Walter Goodfellow) 所發現的兩根尾羽於1906年被鑑定的 新種,發現的過程充滿傳奇的色彩,也引發了歐美鳥類學家對於台灣鳥類研究的興趣。
學名與英名中的「mikado」是為了尊崇日本天皇而命名,但是牠從容 鎮定的儀態,也為牠贏得了「迷霧中王者」的美譽。
黑長尾雉喜歡坡度陡峭的地區,生性謹慎隱密又安靜,常在濃霧或下 雨前後在步道兩旁或林緣地帶覓食。以蕨類植物嫩芽、野草莓及昆蟲為食。 牠與藍腹鷴最大的不同處是,藍腹鷴有鮮紅的腳,而黑長尾雉的腳則為藍 黑色。牠們都曾因為豔麗的羽色而面臨強大的獵捕壓力,並在1966年名列 紅皮書,為世界瀕臨絕種的鳥類,近年來則在野生動物保育法及國家公園 的保護下,族群數量穩定,並於近年脫離瀕危動物之列。
由於黑長尾雉對於台灣的賞鳥人而言具有極特別的意義,因此被中華 民國野鳥學會選為會鳥,成為台灣野鳥的代表。
英文俗名:Mikado Pheasant
黑長尾雉是台灣雉科中海拔分布最高的,從一千八百公尺至三千三百 公尺的針闊葉混合林或針葉林、箭竹林都可以找到牠們的蹤影。
牠是由古菲洛(Walter Goodfellow) 所發現的兩根尾羽於1906年被鑑定的 新種,發現的過程充滿傳奇的色彩,也引發了歐美鳥類學家對於台灣鳥類研究的興趣。
學名與英名中的「mikado」是為了尊崇日本天皇而命名,但是牠從容 鎮定的儀態,也為牠贏得了「迷霧中王者」的美譽。
黑長尾雉喜歡坡度陡峭的地區,生性謹慎隱密又安靜,常在濃霧或下 雨前後在步道兩旁或林緣地帶覓食。以蕨類植物嫩芽、野草莓及昆蟲為食。 牠與藍腹鷴最大的不同處是,藍腹鷴有鮮紅的腳,而黑長尾雉的腳則為藍 黑色。牠們都曾因為豔麗的羽色而面臨強大的獵捕壓力,並在1966年名列 紅皮書,為世界瀕臨絕種的鳥類,近年來則在野生動物保育法及國家公園 的保護下,族群數量穩定,並於近年脫離瀕危動物之列。
由於黑長尾雉對於台灣的賞鳥人而言具有極特別的意義,因此被中華 民國野鳥學會選為會鳥,成為台灣野鳥的代表。
2007年9月23日 星期日
2007年9月22日 星期六
"番鵑"
目次
11
鳥名
番鵑 科目:杜鵑科
學名
Centropus bengalensis
英名
Lesser Coucal
俗名
小鴉鵑、嘟嘟鳥(客家語)
特徵
體長39公分,夏羽背、翼栗褐色,餘為黑褐色。覆羽有白縱斑。冬羽大致栗褐色,有白縱斑,尾羽褐色有黑橫斑,胸腹淺褐色。
習性
棲息山坡地之灌木、雜草叢中,通常單獨或成對出現地面或接近地面灌叢,不善長飛,可短距離飛行,性極羞澀機警,不太容易讓你看仔細,在杜鵑科中台灣唯一之留鳥,石門水庫地區尚可見。
鳴叫
春天發芔似「喀、喀、喀、嘟嘟、嘟嘟、嘟嘟......」較有節奏的音調。
學名
Centropus bengalensis
英名
Lesser Coucal
俗名
小鴉鵑、嘟嘟鳥(客家語)
特徵
體長39公分,夏羽背、翼栗褐色,餘為黑褐色。覆羽有白縱斑。冬羽大致栗褐色,有白縱斑,尾羽褐色有黑橫斑,胸腹淺褐色。
習性
棲息山坡地之灌木、雜草叢中,通常單獨或成對出現地面或接近地面灌叢,不善長飛,可短距離飛行,性極羞澀機警,不太容易讓你看仔細,在杜鵑科中台灣唯一之留鳥,石門水庫地區尚可見。
鳴叫
春天發芔似「喀、喀、喀、嘟嘟、嘟嘟、嘟嘟......」較有節奏的音調。
2007年9月21日 星期五
鳥類介紹:八色鶇
俗名
八色鶇、青翅仔
分類
動物,脊索,鳥 雀形目 八色鶇科
英文名稱
Pitta nympha
學名
Pitta nympha
特有狀況(種)
夏候鳥
保育等級
一般保育類
命名者
Temminck & Schlegel
命名年代
1850
原始文獻
Temminck et Schlegel 1850. Faun. Jap., Aves :135, Suppl. : pl. A and note. .
外型特徵
身長18公分。羽色鮮豔,頭頂栗褐色,眉線黃,過眼線黑色延伸至後頸,初級飛羽黑色,背、翼翠綠色,喉乳白色,腹中央及尾下覆羽鮮紅色,翼羽上緣、尾上覆羽淡藍色。腳長尾短。
分布及棲地
夏候鳥,每年4、5月間自南洋飛抵台灣繁殖,偏好於低海拔小溪附近的闊葉林林或竹林的底層覓食。
生態習性
單獨在樹林底層的地面活動,在地面上跳躍啄食地面的昆蟲、蚯蚓、蝸牛、蟬的若蟲等。飛行快速但通常距離短。求偶期,雌雄互相呼應的鳴叫為「咻優─咻優─」四個音節之哨音,略似大冠鷲鳴聲。繁殖期於5-6月,巢築在坡地上的凹處。產5卵。
八色鶇、青翅仔
分類
動物,脊索,鳥 雀形目 八色鶇科
英文名稱
Pitta nympha
學名
Pitta nympha
特有狀況(種)
夏候鳥
保育等級
一般保育類
命名者
Temminck & Schlegel
命名年代
1850
原始文獻
Temminck et Schlegel 1850. Faun. Jap., Aves :135, Suppl. : pl. A and note. .
外型特徵
身長18公分。羽色鮮豔,頭頂栗褐色,眉線黃,過眼線黑色延伸至後頸,初級飛羽黑色,背、翼翠綠色,喉乳白色,腹中央及尾下覆羽鮮紅色,翼羽上緣、尾上覆羽淡藍色。腳長尾短。
分布及棲地
夏候鳥,每年4、5月間自南洋飛抵台灣繁殖,偏好於低海拔小溪附近的闊葉林林或竹林的底層覓食。
生態習性
單獨在樹林底層的地面活動,在地面上跳躍啄食地面的昆蟲、蚯蚓、蝸牛、蟬的若蟲等。飛行快速但通常距離短。求偶期,雌雄互相呼應的鳴叫為「咻優─咻優─」四個音節之哨音,略似大冠鷲鳴聲。繁殖期於5-6月,巢築在坡地上的凹處。產5卵。
台灣紫嘯鶇 鳥類
台灣紫嘯鶇 Myiophoneus insularis
分布於二千公尺以下的山澗溪流附近
Distributed in 2,000 meters below the mountain stream near
在台灣常見的溪澗鳥類中
In Taiwan common birds in streams
台灣紫嘯鶇是體型最大的
Myiophoneus insularis Size is the biggest
常單獨出現在溪流旁的岩石或潮濕的林地
常單獨出現在溪流旁的岩石或潮濕的林地
Separate streams often appear in the adjacent rock or wet Forest
也曾在石碇及陽明山公園看到牠停棲於屋脊上
Also in Yangmingshan Park and survive to see it stop resting on the roof
只要有清澈的溪流便不難發現牠的蹤跡
As long as there are clear streams, one can easily find traces of it
寶藍的羽色配上一對紅眼睛
The blue color missing a plume of red eyes
與溪流岩石形成極鮮明的對比
River rock formation with a very sharp contrast
停棲時牠常上下擺動並扇開尾巴
Migratory when it stopped all regular swing and a tail fan
叫聲極為特別像是老舊腳踏車尖銳的煞車聲
Sounds like old bicycle is particularly acute acoustic brakes
來自YAHOO知識+
與自己
訂閱:
文章 (Atom)